课堂——我的舞台-初三(4)班 裴宇博
时间:2014-05-05 16:33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 次
初三(4)班:裴宇博 辅导教师:曾丽萍
从上小学,就烦上课,老师一个人在台上“陶醉”,而学生却在“沉迷”,要记则记,要写则写,回答问题永远是那几个“尖子生”,像我这样“胆小”之人自然是旁观者,那时的课堂对于我而言,就像是一出戏,而我是台下许许多多的观众之一。
可现在走进我们二外的校园,你会惊讶,这里的学生真正爱上了课堂,课堂成了学习知识,展示自我的“舞台”。我们成了“课堂”的主人,“学习”的主人。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这样的巨变也是有原因的,当归功于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——“五环节”教学法。作为一名“老二外”,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。
我还记得第一次开展实践活动时,到处都是议论纷纷,急于结识这教学法的“庐山真面目”。说实在的,像我从小上课打瞌睡,下课机灵的顽童,对这新方法是充满了期待,不过心中也有些忐忑,这方法好吗?能够坚持吗?
上语文课了,这是实践“教学法”的第一堂课,大家充满了好奇心,想一睹这“新大陆”的模样。
“同学们,听过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!’这句名言吗?”语文老师没站在讲台上,而是在同学们之间走着说着,“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这句话像一道闪电一般,而那只发出呐喊,将黑暗势力埋藏的海燕也正向我们飞来。”
独特的开场白,让大家感到一些意外,顿时打起精神,其实好戏才刚刚拉开帷幕。
“今天,老师把课堂还给大家,因为你们才是学习的主人,现在大家先自主探究黑板上写的这几个问题,想好的同学就在小组中畅所欲言,记住:语文无对错,只要是经过自主思考的观点,都是正确的,相信自己!好,开始。”
一片寂静,很显然这样自由还是头一回,我呆看着黑板上的问题,有些摸不着头脑,都不像平常那些只有唯一答案的解词,这可难坏了我们。也罢,大胆的探索吧!通读了几遍课文,我渐渐有了头绪,大家也都结束“战斗”,开始汇报各自探究的成果。
组长是“领导”,大家听他的,这样的模式仅仅是刚开始。组长刚念完一遍自己的报告,到处可就“揭竿而起”了。
“我不同意你回答的第三题,文章显然是以暴风雨为线索,而不是……。”小眼镜最先来反驳,他说的倒有几分根据,本来对组长投赞成票的几位同学也开始倒向了他。
组长是个女生,巾帼不让须眉,自然不服气,“我觉得这篇文章,还是应从海燕的角度分析入手,也就是从后往前,才更容易理解,暴风雨是大背景。就像电影里的景色,而影片最重要的是描写……”
时间飞逝,短短的几分钟,一眨眼,还没来得及闭眼就过去了。
老师要找人发言了,举手的还是几位“老将”,老师小声说:“唉,还是一些“老同志”,换一下嘛,给新秀们一点机会嘛。”这样的“官腔”又让大家哈哈一笑。
“来,一看你叼笔的样子就有作家风范,长大必不在这高尔基之下,说一说你的答案。”老师指向了我。这样的突然袭击,也真让人有些害怕。
我站起来像个柱子,双眼迷茫。“别害怕,你都是“文豪”了,害怕啥,一定有独特的观点,讲来一二,记住语文无对错。来,大家鼓励他一下,呱唧呱唧!”老师像个亲切的家长为我鼓劲,我在掌声之中,也如释重负,尽管并不流利的发言,但我却发现,噢!还有这样的我呀!
接下来的课堂,越来越活跃,做过几道独特的练习,掌握不错,这次讲解题目的不是老师,而是同学们。大家争先恐后,有几个同学竟然站了起来直接开讲。
就在这轻松的环境里,通过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、师生对话、反馈练习、课堂总结,我们发现了自身的潜力,我们展现了青春的风采,正如古希腊普罗塔戈说过:“人的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,而是要点燃的火把。”谢谢二外,它告诉我们教育的意义:一切为了学生。
- 上一篇:期待难题-初三(6)班 刘世奇
- 下一篇:我们成了主角-初三(2)班 文婧